tags: 治未病
pages: 261
中医学历来重视预防,早在《黄帝内经》
就提出“治未病”的预防思想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
指出:“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……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。”这为后世医家对中医预防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。其后,《难经》
《金匮要略》
等医籍对中医“治未病”思想多有阐发。唐·孙思邈对《黄帝内经》
的“治未病”理论进行深化,如《备急千金要方·论诊候》
提出:“古人善为医者,上医医未病之病,中医医欲病之病,下医医已病之病。”将疾病分为未病、欲病、已病三类,这是中医学最早的三级预防概念,亦与现代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思想甚为相合。